这是说老前辈对于兵击实用性的认识,不会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真正追求实战。
尚云祥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好比走钢丝,脚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轻,得更用力才能轻得起来。不是在一个劲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几股劲。
走钢丝为控制平衡,得调动全身劲道,敏捷变化,既不能踩实了钢丝,也不能踩虚了,掌握住这个火候,方能练出功夫。(逝去的武林)
脚的发力方式。放到今天都是很科学的。
八国联军进BJ时祸害中国人,程廷华拎着大砍刀在房上走,见到落单的洋鬼子就蹦下来一刀劈死,转身又上了房。
他杀的人一多,给盯上了,最终被排子枪(洋兵队一起开枪)打死。他是武林的英雄,八卦门的成就者。(逝去的武林)
英雄,致敬。怒打脸,传统武术古代主要就是杀敌的,白莲教、天地会抗清,也练洪拳、形意拳。
李存义也是以杀洋人闻名的。
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腿上,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犹如拳击里重量级打轻量级,能有这么大区别,而且腿上出了功夫,拳头的冲撞力就大。
所以,说一个练形意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说他技击厉害。唐师当年和孙禄堂齐名,以腿快着称,他能认可薛颠快,我就信服了薛颠。(逝去的武林)
这是在说形意拳的步伐,以及发力“力从地起”的理论,跟现代搏击一模一样。
尚师的这一迎,就是大势。
所谓“大势所趋”,练的是身法的动态趋势。抡着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
形意拳是扑着身子打人,犹如虎豹,窜出去一丈是这个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
云法的大势,就是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转了个身。
几次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逝去的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