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嗨书

小嗨书 > 开局签到刑警队 > 尾闾正中,一动百动,贯串(第2页)

尾闾正中,一动百动,贯串(第2页)

欲使“一动”实现,必须尾闾居正占中。尾闾不正不中,导致立身不中正,劲气散乱于四肢,自然不能聚整,更达不到拳经所要求的“中正安舒,力撑八面”的效果。

也就是说只有尾闾正中,才能气沉丹田。然而,在教习内家拳中每个人对气的理解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1)有人把气运全身理解为意守丹田,在入静上下功夫;

(2)有人把运气理解为情绪和全身肌肉放松;

(3)有人把气理解为将腹腔吸凹如锅底,呼凸如扣锅;

(4)还有人把气当成武术中玄而又玄的高深功夫,可望而不可即。

以上四种误解直接影响到内家拳核心技术的承传。当然不少内家拳爱好者都会感到,长期练习内家拳,身体会渐渐地健康起来,这是内家拳对人体气血运行氧化还原作用加强带来的效果。但是,距离内家拳“一动百动,节节贯串”整体劲气蓄和发的要求有天壤之别。

气是内家拳身法上必须始终保持的运动法则,不是简单的气。而是通过人体尾闾的正与中的内在运动达到劲气蓄发的目的。不能把他理解为始终气聚小腹、刀枪不入的武术玄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练气呢?我认为只有“尾闾正中”才能有基础。

“尾闾正中”是在自然状态下的尾椎梢部向前收起,尾椎根部向下卷沉(如运动到位时有直插入地之感),从人体的侧面,至耳廓下方的耳垂中心线为宜。

不及是为突臀,过则为挺胯,此为“正中”之中。而“正中”之正,即臀部从脊后观察,不左右摇摆,即股骨的大转子不得突出胯的侧面,这实际上就是立身中正不偏的基准线。

形成腹实胸宽,周身之劲气团聚于小腹状态,所谓的“劲从裆中翻,力源此。

从脏腑上讲,凡了解一些医学知识的人,都清楚人体平时的内脏是由于腹压的作用,使得脏腑各离其位。造成肠子侵犯了胃的位置,胃侵犯了肝脾的位置,肝脾侵犯了肺的位置,肺侵犯了心脏的位置。这就是章乃器先生《科学的内功拳》一书中称谓的“提心吊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