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嗨书

小嗨书 > 情迷1942(二战德国) > 卢浮宫的狙击(第3页)

卢浮宫的狙击(第3页)

更让他感到棘手的是,这汉奸似乎对狙击点有着天生的敏感——他总会不自觉地移动位置,有时往西装官员身侧靠半寸,有时借欣赏雕塑的动作躲到立柱后。温兆祥不得不一次次调整瞄准镜,十字线在目标与立柱之间来回游移。

男人扣在扳机上的手指都快发了僵,却迟迟无法按下。

这人受过专业防刺培训,温兆祥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俞琬中午行动失败了。

“…这幅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象征着法国革命的自由之精神。”

俞琬一字一句为鲍思平翻译着讲解词。

鲍思平的眼镜片上反射着画里高举法兰西叁色旗的自由女神,她的身后跟着一群起义者,他们或拿着刀,或举着枪,靴底踩着横陈的尸体。

俞琬想起多年父亲曾对她和哥哥说过,五四口号里那句“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根子恰恰可以溯源到一百多年前把路易十六夫妇送上断头台的法国大革命。

她余光扫过这中年男人佝偻的背脊,微叹了口气。

时间或许真可以完全异化一个人,谁能想到,眼前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左顾右盼的大汉奸,二十多年前也曾冲在人群前面,顶着军警枪口为“自由之精神”而呐喊过呢?

短短几小时的交集,已然把他的两副面孔撕得血淋淋了。

他对本国人,即使是南京随从和汪伪驻德代办,都永远昂着下巴,倨傲又防范,像是人人都想从他这咬下块肉似的;可面对日本人,即使对方不过是个警卫,他却永远眯着眼睛陪笑,勾头缩脑的样子。

果然,这男人听到“自由之精神”时嘴角僵了一下,可下一秒却语重心长开了口。

“再自由的精神,也是要屈服于力量与秩序的,就像法律,没有法律的自由,毫无意义可言。”

女孩的指甲陷入掌心里,这句话在这个曾振臂高呼“德先生”的人身上说出来,实在太讽刺了。有一个瞬间,她多想质问他,是如何把家乡被屠戮的千百万冤魂同“法律与秩序”画上等号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