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家一起回她。
岳宁点头:“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一家老派酒楼爆红背后的营销逻辑,岳宁个人形象与宝华楼深度绑定。”
岳宁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先写两个词:“厨子”,“老板”,在这个两个词上面又写了“君子”
她去另外一边写下那本书的名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她转身过来:“这本书不知道大家都读过没有?”
有人回答说读过,有人摇头。岳宁问:“有人能说一下这本书大致说什么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戈夫曼用戏剧舞台,来举例说明,每个人都在舞台上……”
这个学生粗略说了一下这本书内容。
“谢谢!”岳宁跟这个学生说。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面具代表了我们自己已经形成了自我概念,我们不断努力去表现的那个角色,那么这种面具就是我们更加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我。’”岳宁看着大家,“那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我?”
岳宁走到了那三个词前:“家族传承和我的天赋,我成了一个厨子。”
她在“厨子”两个字下面写了下“艺”,她回过头来说:“我有手艺。”
“接下宝华楼,开宁宴。我是一个老板,商人追逐利益。”她在老板下面写下“利”。
“这两个是我的核心。”岳宁说,“不想做老板的厨子,不是一个好厨子。大部分手艺人,都希望自己学了手艺之后,能有自己的酒楼,能赚大钱。我问我自己,我还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