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与之接者,皆叹其德才兼备。
云樵既任翰林,又体察民间疾苦,所言多切于时弊,推动施行诸多惠民之策。
授皇子、公子课,言治民之道,教以明洁刚正。清阳长公主燕绥幼时从学于云樵,受其影响甚深,尊之为师。
宣治十二年,行冠礼,方观南为之取字“明景”。
云樵虽才名赫赫,然不幸值党争之祸。宣治十六年,因权相庄云客构陷,与师方观南、友谢玄青同遭诬谤。
方观南死于诏狱,谢玄青覆舟殁海。
云樵屡遭贬斥,然不改其志,历两年搜集庄氏罪证。
至宣治十八年击登闻鼓,上金銮殿,痛陈奸相罪恶,逐条揭发其侵占良田、私吞军饷、隐匿银税、贪赃枉法诸事。
云樵言辞慷慨,直谏帝之昏庸无道,震动朝野。
帝不得已,为方观南与谢玄青昭雪,罢庄云客之官。
事既成,叶自请贬往极北之地北雊城。
其去之日,京城大雪弥天,积白盈尺,众人惧于权贵,无一相送,唯门生高影执意相随,送至城外。
至北雊,云樵以身作则,励精图治。
开垦荒田,兴办学堂,教百姓子弟识字明理;广通商道,募民兵以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