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十年眨眼便过。天子后来没有再生,膝下只有太子汲一个,但单单这一个,就已经赛过千千万万个了。
太子很聪明,十岁的心智已超出同龄孩子一大截。帝王家的男儿,对政治有天然的敏锐,加上大将军潜心的辅佐,这满朝文武和他机辩,无一胜者。
然而太傅越看越觉得奇怪,太子长得为什么这么像大将军?天子的儿子,和大将军半个铜子儿的关系都没有,不像乃父像燕相如,实在匪夷所思。
终于天子有了退位的意思,太子十二岁那年就匆匆行了冠礼,甚至将六玺、虎符和使节,也一并交给他保管。该准备的都准备妥当了,扶微问太子,"若令你登基,你可能保这大殷江山万年不朽?"
太子拱手,"可否万年不朽,臣不敢保证。但臣可向阿母允诺,臣在,大殷便在,臣会创出一个盛世,给阿翁阿母看。"
他们在孩子面前,从来没有隐瞒过,不想让他因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而感觉失恃,这样对他不好。
扶微心满意足,倚着大将军道:"孩子长大了,你我的约定也该实现了。为不枯娶一位太子妃吧,你看谁家的女公子好?"
大将军想到了关都尉的女儿,她的祖父是车骑将军,外祖父是太傅。阖家文武兼具,出身簪缨,可不是上佳的人选吗。
转天扶微满心欢喜向太傅提出,谁知太傅并无喜色,"太子年幼,何必这么早为他娶亲呢。"
"早些娶亲早些有后,不好吗?当初我不幸后宫,老师急得夜不能寐,如今到了太子这里,为什么又不赞同了?"说着变了脸色,"难道我堂堂的大殷太子,还配不上公孙家的女儿?"
太傅一惊,慌忙摆手,"老臣绝无此意,请陛下不要误会。臣只是觉得……"话不好说,到了嘴边,不得不重新咽了回去。
扶微料定他有顾忌,便请他畅言,太傅支吾了半晌,"臣是觉得,太子年少,行事尚有不周之处。况且……陛下恕臣直言,殿下肖似大将军,臣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