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陆三渊额上见汗了。
“置四海之困穷不顾,而终日讲危精微一说,此乃空谈,与那些不问世事只知吃着香火去侍佛的肥大和尚,又有什么区别?”
“大执事,讨论心学怎可谓之空谈?
授人明心见性之学,让人知道天理存于人心,万事须向内求索,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凡事必应向内心寻找一以贯之之法!
有何不对?”
“咄!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心即理,根本就是忽略了‘体’与‘用’的关系,只重主观,忽略客观。
理者,天下之公理,非一人之私也!
外在的客观存在,是需要格物致知、考察历史和现实来把握的,而非仅凭内心感悟。
如果没有外在的知识和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夫子,我倒是请问,你的心是什么心?你的理又从何来?”
“这,这……老朽也曾提出,知行合一,知与行,本就一体,大执事这般驳我,似有不妥。”
“知与行当然重要,但是,夫子啊,你这根本就是模糊了知识与行动的界限,导致以‘心知’代替行动。
真正的‘行’是建立在扎实的学问和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如果仅凭主观臆断而去行动,那我是不是可以以火当水来浴身?抑或以水当火来燃柴?可能吗?
任何主观体悟,都在于考据、训诂和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