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贞观天团的二代,在历史上存在感并不怎么高。
这其中政治纠葛颇深,贞观一朝二十三年,从贞观七年到贞观十七年,有长达十年时间,这些大臣在他和李泰之间左右摇摆。
立场不坚定,很多时候是政治的大忌讳,第一批贞观将相在他和李泰之间横跳,二代多牵扯其中。
李治将“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的原则贯彻到底。
李恪的谋反案就清理了一批,朝中重要官职,也基本将侥幸躲过的二代排除在外。
贞观朝的大臣几乎人人都与皇族联姻,高宗朝中期之后,武后掌权,打压李唐宗室,这些二代甚至三代又被牵扯其中。
房遗直一杯接着一杯,颇有些喝闷酒的意思,李承乾抿着茶汤,饶有深意的看了眼房遗直。
十分理解房遗直,房遗爱从李泰那里出来,在他这里就是一步废棋,不用想他都知道是房玄龄施压了。
“尉迟将军,此战你们父子居功甚伟,孤敬你。”
尉迟宝琳端酒一饮而尽,“这就是个白捡的军功,换谁去都行,殿下这酒喝的臣都惭愧了。等下次有机会,臣出征,必定要杀敌斩首,方才对得起殿下这杯酒。”
李承乾笑道:“陛下有囊括宇内之志,未来建功立业的机会绝对不少,必叫小将军尽兴。”
安抚完尉迟宝琳,李承乾再次举杯向众人,“陛下要孤代他宴请明威将军,孤索性将大家都请了,上次的字典,这一次的成语大全,多亏了诸君鼎力相助。”
一轮过后,李承乾再次举杯,向房遗直敬酒,“孤不在崇贤馆,房卿是定海神器,借明威将军的庆功宴,借花献佛,先谢过房卿。”
房遗直端正身子,惶恐端酒,回敬太子,“受君之禄,忠君之事。殿下受君命组织编撰成语大全,是天家之恩,臣不敢不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