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说出了自己帮助倭国的原因,他并不无私。可正是这种私心,让他的话更加可信,而且连好处也许诺了。
高句丽的问题厩户皇子早就看穿了,这段时间他总能感受到杨广想动高句丽的心思,此时也理解了杨广的顾虑。
杨广这种人,即便只是因为面子问题,也足以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一场战争。
厩户皇子想明白了,也就放下了一些担忧,道:“倭国必定全力以赴,协助大隋。”
一个小小的半岛,大隋皇帝想都不用想,就可以送出去。至于岛上的原住民百济和新罗,杨广没提,就是可以让倭国随意处置,大国气魄,不外如是。
大隋看不上半岛贫瘠的土地,但对倭国来说,却是冲出海岛,登上大陆的跳板,单单这个地理位置,就无比珍贵。
倭国人虽然矮小又野蛮,但绝不畏战,反而十分残忍好战,有好处的事不用犹豫。
看厩户皇子终于意动了,杨广仿佛很感动,道:“朕已经在修通向高句丽的驰道,以便于大军在东北集结,皇子也要加快你们的改革。”
杨广的语气变成了他更着急,主客之间有了一个微妙的转变。厩户皇子下意识觉得自己只要不着急,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
不过倭国也有改革的诉求,事有轻重缓急,有些事已经刻不容缓了,比如说造神。
厩户皇子开始书信遥控倭国改革,而杨广这边也在积极备战,基础建设向东北方向倾斜。
杨广虽然没有明说,但天下人都看出他要解决高句丽。
高句丽不是个小国家,那是雄踞东北的霸主,而且看杨广拉的架势,是奔着灭国去的,一旦和大隋打起来,必定震动天下。
看的出来,灭高句丽成了大隋的首要任务,这个时候杨广就开始显得急躁,对倭国改革的进度大为不满。
杨广不断催促倭国对周边用兵,可厩户皇子也总是推脱还不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