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八这一日,院试进入了流程。
五郎跟书礼两人穿上了儒生袍子,宽袖高冠,跟着江北道的学政,前往贡院所在的孔庙祭祀。
院试的正考,实际上只有一天时间,主要就是考核经论、试贴诗。
内容都是四书五经,测试的是考生的基础能力。
正考安排在三月初十,在此之前,学政会带着学子们,前往祭祀孔庙,也会随机考核一些学生问题。
院试的主考官就是学政、巡抚。
考生的质量如何,今年能有多少秀才,跟学政的政绩息息相关。
当然了,对于学政来说,今年的春闱才是关键。
大渊朝的科举设定,跟赵清虎记忆中的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
乡试一般都在春天,春耕之后,是春闱。
而会试、殿试则是安排在秋收之后,被称为秋闱。
原因无他,大渊朝的官员三年一届,而每一次的督察、选官,都是冬日进行,春天外派。
传闻是太祖立国之时,社会动荡,读书人太少,想找个有功名的秀才出来当官都难。
所以,便简化了科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