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继续前行,拐进荷李活道,苏曼青突然拽住大家。百年老榕树的气根间,藏着座微型艺术装置:生锈的旧电风扇叶片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代码,底座播放着香港股市三十年来的K线图。
秦雪梅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装置上跳动的数字,“看到没?扇叶转动的频率,其实是实时更新的区块链交易数据。”
“哇,这简直就是金融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林晓芸感叹道。
她突然跳上旁边的石阶,模仿起导游腔调:“各位观众!现在您看到的是香港改革精神的‘变形金刚’展区!左手边,昔日的黄金商铺变成了NFT艺术画廊;右手边,百年凉茶铺门口排着买虚拟地皮的年轻人!”
陆明远望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无人机群组成的“未来大厦”影像在钢架间若隐若现。
“记得三年前这里还是传统写字楼,”他指着围挡上的老照片,“现在要改造成垂直农业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生态综合体。”
“香港就像台永不停止的时光转换机,把‘旧’熬成‘新’的催化剂。”林晓芸感慨道。
经过中环地铁站时,林晓芸被一台造型奇特的自动贩卖机吸引住了。这台机器表面嵌满了老式BB机、磁碟片和大哥大,充满了怀旧气息。
“这是互动艺术装置!”她兴奋地按下按钮,机器吐出张印着二维码的纸条,扫描后竟出现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珍贵影像。更神奇的是,画面里举着国旗的小朋友,如今正在屏幕外和自己挥手。
“你们发现了吗?”苏曼青轻抚过地铁站墙壁上的铜质浮雕,那些描绘开埠历史的图案里,藏着微小的LED灯,随着地铁经过的震动而明灭,“香港的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像串珍珠项链,把每个时代的精华都串在一起。”
秦雪梅调出平板电脑上的城市模型:“看这个智能规划系统,它会自动识别历史建筑的文化基因,在改造时保留最核心的记忆片段。就像我们给旧厂房加装智能幕墙,既能发电又能投影当年的车间影像。”
她突然指向街角的茶餐厅,玻璃上贴着张褪色的手写菜单,旁边却是电子屏滚动的AR菜谱,“连菠萝油的制作方法,都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到了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