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心急如焚,纷纷跪在姚泓面前,满脸忧虑地齐声说道:“陛下啊,如今局势已然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还望陛下速速定夺,想出一个应对之策啊!”姚泓眉头紧锁,凝视着手中父亲遗留下来的治国笔记,仿佛能从那泛黄的纸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反复琢磨,然而却始终不得要领。
过了许久,姚泓才终于憋出一句话来:“要不……咱们先想办法安抚一下百姓吧?”在他的观念里,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让百姓生活安定、心情愉悦,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然而,在这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乱世之中,他的这种想法显得是如此的天真和不切实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面对赫连勃勃的挑衅,姚泓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智慧。他深知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破坏和伤亡,因此决定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策略——以德服人。
赫连勃勃率领军队如饿狼一般,迅速攻占了后秦的三个城池,这无疑是对姚泓的一种公然挑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姚泓并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他反而派遣使者前往赫连勃勃的营地,送上了大量的牛羊美酒。
使者转达了姚泓的话:“夏王要是缺东西,直说就是,何必动手呢?”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姚泓的深意。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赫连勃勃传达一个信息:他并不想与赫连勃勃发生冲突,而是愿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赫连勃勃听到这番话后,差点笑掉了大牙。他对姚泓的“以德服人”策略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姚泓的软弱和无能的表现。他轻蔑地说道:“这皇帝怕不是个傻子吧?”
赫连勃勃的嘲笑并没有让姚泓改变自己的策略。相反,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然而,赫连勃勃并没有因为姚泓的善意而收敛自己的行为。相反,他转头又攻占了后秦的五个城池,这无疑是对姚泓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当姚泓得知这个消息时,他终于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他气得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茶杯瞬间破碎,茶水四溅。然而,愤怒过后,姚泓渐渐冷静下来。他意识到,与赫连勃勃这样的对手硬碰硬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姚泓满脸愁容地叹息一声,心中暗自思忖:“罢了罢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虽然内心深处对于赫连勃勃的所作所为依旧愤愤不平,但他还是决定继续坚守自己一贯奉行的“以德服人”原则,期望终有一日能够用自己的善意去感化那个冤家对头,从而达成和平共处的局面。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更让人忧心的是来自东晋刘裕的猛烈攻势。当北府兵的战船如排山倒海般出现在黄河之上时,姚泓却浑然不觉,此刻的他正悠然自得地在皇宫里给大臣们讲解《论语》呢。
突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彻宫廷,紧接着便是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姚泓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还未等他回过神来,一名侍从便跌跌撞撞地冲进殿内,满脸惊恐地禀报:“陛下,不好了!东晋刘裕的大军已经杀到黄河边了!”
姚泓闻言,如遭雷击,手中的竹简“啪嗒”一声掉落在地。他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喃喃自语道:“完了,这下可真是完犊子了!”回过神来后,他急忙高声喊道:“快!快给朕调兵遣将!”
然而,此时的后秦军队早已今非昔比。由于姚泓的父亲晚年昏庸无道,统治失当,后秦的军队在长期的内耗和折腾中已经元气大伤,战斗力更是锐减。士兵们私下里对这位“佛系”皇帝怨声载道,纷纷抱怨道:“跟着这样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还不如回家种地呢!”
军心涣散,士气低落,面对东晋如狼似虎的进攻,后秦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