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铁柱拿着资料给方稷看说,"农科院的数据库里,有十几份种质的来源地与我们发现野生小麦的位置非常接近。"
方稷立即拿出地图进行比对,果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优异种质大多采集自戈壁边缘的绿洲地带,呈环状分布。
"就像有人...或者说大自然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育种实验。"方稷喃喃自语。
就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平静。某国际学术杂志上突然出现了一篇匿名文章,详细描述了新疆发现超级小麦的消息,甚至附上了部分数据截图。
"这不可能!"王教授在紧急会议上拍案而起,"所有数据都严格保密,怎么会泄露?"
林少校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目前没有头绪,很可能是专业的情报人员所为。"
更糟的是,国际媒体开始大肆报道这一"可能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发现"。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纷纷发来合作请求,一些跨国农业公司更是直接提出购买专利的意向。
方稷站在农科院的楼顶,望着远处连绵的天山。他知道,这场科学探索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更大的旋涡。但当他想起那些在戈壁狂风中顽强生长的麦穗,内心又充满了坚定。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轻声对自己说,"一定要让这些麦种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研究团队在严密安保下加快了工作进度。
他们发现这些野生小麦的基因具有惊人的稳定性,经过三代培育后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性状。农业部迅速组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立了第一个试验田,播种工作秘密进行着。
然而,国际上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某西方大国甚至以"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问题"为由,要求中国共享这一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团队内部也出现了分歧:王教授主张完全封闭研究,而方稷则认为应该在适当范围内开展国际合作。
一天清晨,方稷被紧急叫到会议室。王教授面色凝重地播放了一段录像:在某个中东国家的沙漠中,赫然出现了一片试验田。
"这不可能...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