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半城的察觉与应对
在怡和洋行一系列行动的影响下,苏半城的生丝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苏半城并没有坐以待毙。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上的异常变化,通过自己的商业情报网络,很快就得知了怡和洋行联合其他洋行对他进行市场封锁的消息。
“哼,怡和洋行,居然使出这种手段。”苏半城坐在自己的书房里,面色冷峻,“但我苏半城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苏半城立刻召集生丝厂的管理层开会,商讨应对之策。他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怡和洋行联合其他洋行对我们进行市场封锁,目的就是要把我们扼杀在摇篮里。但我们不能被他们吓倒。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拓展国内市场,寻找新的国内客户,消化积压的产品;另一方面,我们要想办法打破他们的出口封锁。”
销售经理提出:“苏老板,拓展国内市场可以通过参加国内的商品展销会、与各地的商会合作等方式来进行。但打破出口封锁难度较大,那些洋行把控着出口渠道,我们很难突破。”
苏半城沉思片刻后说:“我们可以尝试寻找一些独立的贸易商,他们不受洋行联盟的控制。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海外华人的商业网络,间接将我们的生丝销往国外。”
与此同时,苏半城也注意到了怡和洋行派人去欧洲寻找更先进缫丝技术的动向。他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如果怡和洋行真的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那对他的生丝厂将是致命的打击。于是,他决定加大对生丝厂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厂里的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同时派人密切关注欧洲那边的技术动态,以便及时做出应对。
风云变幻的局势
在苏半城积极应对的同时,怡和洋行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计划。亨利在意大利与科研机构的谈判进入了关键阶段。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怡和洋行终于与对方达成协议,获得了新型缫丝技术的优先使用权,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仅支付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还答应了对方一系列合作条件。
然而,就在怡和洋行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他们在市场封锁方面却遇到了一些麻烦。苏半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找到了一些独立贸易商和海外华人商业网络,虽然出口量无法与之前相比,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品积压的问题。而且,苏半城在拓展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他的生丝产品凭借着优良的品质,赢得了一些国内大型丝绸企业的青睐,签订了不少长期合作订单。
与此同时,苏半城生丝厂的技术人员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他们对现有的缫丝机进行了一些改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一系列变化让怡和洋行的高层们感到有些焦虑,他们意识到,想要彻底击败苏半城,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市场上,由于怡和洋行联合其他洋行对苏半城的打压,生丝市场的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一些中小商家和消费者对这种垄断行为表示不满,舆论开始对怡和洋行等洋行产生了一些负面评价。这也给怡和洋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考虑在采取行动时更加谨慎,以免引发更大的社会反响。
冲突升级与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