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拍电影。”夏栀在一次培训会上说,“我们要让每一个愿意表达的人都有发声的机会。”
沈逸接着道:“也要让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都能听到真实的声音。”
他们启动了“青年创作者孵化计划”,面向全国招募有潜力的新人导演、编剧、摄影师。短短三个月内,就有超过两千份作品投稿,其中不少已经进入初步筹备阶段。
一个来自云南的女孩带着她的纪录片初剪样片来到工作室。片子记录了家乡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成长轨迹,镜头质朴却极具感染力。
“我想让更多人看到,除了都市里的繁华,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着。”她声音不大,但眼神坚定。
夏栀看完样片,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拥抱了她,“欢迎加入我们。”
那一刻,整个会议室响起了掌声。
而在外界看来,夏栀和沈逸早已不仅仅是明星,他们成了某种象征——一种关于梦想、坚持与责任的象征。
某天,一家知名财经杂志将他们列为“年度最具影响力文化人物”,并配文写道: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他们用作品说话;在光环与争议之间,他们选择了初心。他们不是时代的宠儿,而是亲手塑造时代的人。”
夏栀读完这篇报道时,正坐在办公室窗边喝咖啡。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映出她眼角淡淡的笑纹。
沈逸走到她身后,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我们真的做到了。”
她转头看他,“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