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有才之士难进,庸碌之辈充斥其中,政务军务皆难达上善。
而外地官员入驻,可带来新鲜血液,以朝廷法度与多元视角,打破地方固有利益链条。
陛下,为大明江山社稷计,为辽东长远发展计,当速遣他地官员充实辽东,打破现有封闭格局,避免结党之祸,如此,辽东方能稳如磐石,为我大明北疆屏障。”
朱元璋闻此二人所言,觉其言辞缜密,句句皆称一心为大明着想。然众人心中真正盘算,朱元璋又岂会不知。
如今之辽东,似一块肥美之肉,众人皆欲争而食之。
朱元璋道:“二位爱卿所言,倒也有理。然光言不做无实效,汝等需给咱拿出详实具体之章程来。”
群臣闻之,颇感不可思议。未料朱元璋竟有此回应,虽未径直应允,但其话中之意,似已有对辽东有所举措之念。
于是,朱元璋敕令六部、内阁与中书省共同商议此事,待商议停当,将结果上奏以供御览。若他觉得可行,便依此施行。
坤宁宫内,朱标向朱元璋发问:“父皇,为何要遂了他们的意?”
朱元璋道:“标儿,咱之所以顺着他们的意愿,实是为了平衡朝局,此乃不得不为之举。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这些主张对辽东有所动作之人,背后牵连众多。
许多地方官员,皆是他们的门生故吏。
若咱一味强硬驳回,势必会激起他们的不满与抵触,进而引发朝堂动荡。
如今咱令六部、内阁与中书省共同商议,表面上看是顺应他们所言,实则另有深意。
此举可让各方势力都参与其中,在商议过程中,他们必然会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