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闻此语,忙道:“周侍郎,使不得啊!山西别处材料,我等再熟悉不过,定给您算出最实惠价格。”
周侍郎微笑道:“本官思忖,以二位财力,恐怕难支材料供应,若因此耽搁工程进度,本官实难担此重责。”
晋商赶忙向周全说道:“周侍郎,单我二人确实力有不逮,然尚有其他晋商一同参与筹集材料,如此这般便不成问题了。”
晋商闻此,方才面露笑容,告辞而去。
晋商既去,华克勤面露疑色,向周全问道:“周侍郎,君岂不知此辈晋商,向来重利轻义,前番黄河泛滥,灾民流离,彼等竟一毛不拔。今治理黄河,关乎万民福祉,何等要事,君为何欲给彼等机会?”
周全神色沉稳,徐徐而言:“华大人,吾岂不知此辈习性。然黄河治理,工程浩大,所需材料繁多,非一方之力可成。晋商于山西经营多年,人脉广布,熟悉本地材料情形。若能驱使彼等效力,于工程或有裨益。”
华克勤皱眉道:“此等重利之徒,恐难全心奉公,万一从中作梗,延误工期,如何是好?”
周全微微一笑,答曰:“吾亦虑及于此。故许其机会,却非任其胡为。后续诸事,必当详加监管,令其按章行事。若有不轨,严惩不贷。
再者,吾等若拒之门外,彼或生怨怼,另生事端,反为不美。
今以机会诱之,彼等为求利益,或能用心操办材料一事。吾等可借其力,成治河之功,同时加以制衡,使其不敢肆意妄为。”
华克勤听闻,沉思片刻,点头道:“周侍郎所言极是,此乃驭人之术,以彼之利,为我所用,同时严管监督,确为良策。
吾当与侍郎同心协力,确保治河工程顺遂无虞。”
晋商归返,旋即邀集当地士绅豪族与诸般晋商,于密室相商。
为首晋商面露狡黠,率先开口:“今朝廷遣周侍郎治河,此乃天赐良机。我等先前于山西门路受阻,今可借此大兴其利。”
一士绅抚须沉吟:“然周侍郎似非易与之辈,行事谨慎,若何图之?”
另一晋商冷笑:“无妨。我等可于材料上做文章。采买时,以次充好,高价虚报。朝廷急于治河,料难逐一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