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地中海畔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里亚却已悄然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新焦点。德国非洲军团在经历了漫长的苦战之后,物资匮乏到了极点,部队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士气也低落到了谷底。
港口仓库内,德国军官施密特少校眉头紧锁,望着堆积如山却寥寥无几的物资储备,心中满是忧虑。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护国军代表阿里上尉匆匆赶来。阿里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他带来了护国军援助的各类物资,有武器弹药、燃料药品,还有一些急需的战略资源。
施密特少校看着这些物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紧紧握住阿里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太感谢你们了,这些物资对我们来说就是救命稻草。”阿里微笑着回应:“我们护国军也希望能和贵军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这些物资会助力你们重振雄风。”
随着物资的陆续到位,德国部队开始迅速恢复战力。士兵们重新装备了精良的武器,坦克得到了检修和补充,飞机的燃油供应也充足起来。然而,他们面临的威胁并未消除,苏联军队察觉到了德国在中东地区的异动,开始加强对中东运输线的监视和打击力度。
德国运输车队沿着蜿蜒的中东公路缓缓前行,道路两旁是广袤无垠的沙漠,烈日高悬,热浪滚滚。车队由数十辆卡车和装甲车组成,车上满载着从护国军处获得的物资,每一辆车都承载着德国部队恢复战力的希望。
车队指挥官汉斯上尉坐在头车驾驶座上,神情高度紧张。他紧握方向盘,眼睛死死盯着前方,不时通过无线电与后方车辆保持联系。“各车注意,保持队形,注意周边情况。”汉斯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在车队中回荡。
突然,远处扬起一片尘土,苏军的巡逻队出现在了视野中。汉斯心中一紧,立即下令车队隐蔽。车辆纷纷驶入路旁的沙丘后面,士兵们紧张地趴在沙地上,大气都不敢出。苏军巡逻队逐渐靠近,双方陷入了短暂的僵持。
就在这时,一名苏军士兵似乎发现了什么,举起枪就要射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护国军的一支小分队从侧面杀出,他们手持武器,与苏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汉斯见状,果断下令车队趁机突围。卡车和装甲车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扬起漫天沙尘。
苏军很快反应过来,派出了战机对德国运输车队进行追击。天空中,德军的战斗机与苏军的战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德国飞行员沃尔夫驾驶着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在空中灵活地穿梭,躲避着苏军战机的攻击。
“注意,左侧有敌机!”沃尔夫通过无线电向队友发出警告。他迅速调整飞行姿态,向敌机扑去。两架战机在空中纠缠在一起,子弹呼啸而过,火花四溅。
与此同时,苏军的轰炸机也开始对运输车队进行轰炸。炸弹如雨点般落下,车队中的一些车辆不幸被击中,燃起了熊熊大火。汉斯上尉看着眼前的惨状,心急如焚。“不能让这些物资毁于一旦!”他咬咬牙,拿起武器,带领一部分士兵下车,准备与赶来的苏军地面部队展开战斗。
就在运输车队陷入绝境之时,护国军的主力部队及时赶到。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对苏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护国军战士们个个奋勇当先,与苏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阿里上尉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冲入苏军阵中。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意,每一次挥刀都带着强大的力量。“为了物资,为了胜利!”阿里大声呼喊着,激励着身边的战士。
德国部队也重新振作起来,与护国军并肩作战。施密特少校指挥着坦克部队,向苏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坦克的炮弹如炮弹般倾泻在苏军阵地上,炸得尘土飞扬。
在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有人员伤亡。但德国和护国军联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紧密的配合,逐渐占据了上风。苏军开始节节败退,不得不放弃对运输车队的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