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已有了定计,便从朝中,调派诸官员、翰林及御史,往北方任督学官吏之职。”
“内阁已拟定了一批名单,名单上的诸位爱卿,皆往北去,为朕做好督学之事……”
“杨卿,你将这名单,给诸位大人们念念。”
杨士奇应声而出,展开一份早已备好的名单,在殿中大声诵念起来。这名单当头一人,便是刘三吾,之后的诸人,或是此前跟着刘三吾在宫门外叩阙上疏的,或是这几日里弹劾的最欢的……大都是反对为北人开设恩科、反对在朝堂上平衡南北的官员。
这名单简直就像是生死簿一般,被念到名字的官员们,无不面如土色。事已至此,他们如何还不知道,这几日里皇帝默不作声,就是在等着他们跳将出来,好将他们的名字记录到这份名单之上?
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和刘三吾一样的翰林或者御史言官,前几日被皇帝申斥之后,还想着自己不过是提出了些许异议,当今皇帝以仁德著称于世,总不至于因言获罪……
到得今日,他们才骤然发现,皇帝确实不好因此降罪,却也有的是办法来炮制他们。
北方啊!在他们这些南人的眼里,那就是苦寒的蛮荒之地,四处皆是要饭的流民。让他们去北面,与发配何异?
而且,还是主持教学之事……这几乎就是将他们的权力,全都尽数剥夺……自此远离了权力中枢。
偏偏这处置,还是合情合理,找不到丝毫错处!
“刘爱卿?”见刘三吾怔愣出神,朱标和颜悦色的问了一声。刘三吾猛的回过神来,面色却已是万分的难看。
“刘卿可有话说?”朱标问道。
“陛,陛下……”刘三吾面色苍白,额上已是渗出了许多冷汗。他冥思苦想,终是想出了一个推脱的理由。“陛下所列名单,涵盖大半京中翰林、御史。”
“我等若是北往,京中翰林院、御史台诸事,又当如何处置?”
“呵呵,此事爱卿不必多虑。”朱标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