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小步慢走,耗时四年,才走到今天,从让百姓尝试,再到小小的糖坊收货,然后一步步扩大到雁塘县最大的糖坊,在周边府县扬名,有了支柱产业。
乌平之和洪楚都出自商户,知道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到现在,才是新的开始。
乌平之恭喜他,说:“今年年景好,种甘蔗的百姓多,你的糖坊要挣大钱了。”
洪楚在船上换了个位置坐,邀乌平之上船。
他说:“可惜,你的考绩过了。不然只此一样,便可调任回京了。”
洪楚早说过,乌家办得最好的一件事是会藏富。到地方当官,乌平之办得最好的一件事也是藏富。他藏富于民。
在种植甘蔗时,他还做了许多努力。商户出身,使得他见识广阔,知道众多挣钱的营生,也了解很多东西怎样挣钱。他靠着这点能力,物尽其用,在县城里,以街坊为界限,再到村落,一街街走,一村村访,帮着很多人家找到了副业。实在不会的,他就让人搭着养鸡养猪。
这样为民的县官,才值得百姓信赖,才会听他的话,种甘蔗试一试。也在挣到银子以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而也是这种很笨的行为,让他的同僚、上司们,都没有过多注意他,给了他足够的时间。
小溪聚大河,大河势不可挡。
只可惜,三年一次考绩,在第三年时,他的风评很好,政绩却略差一筹。熬了四年,还是小小县官一名。
乌平之拎着官袍下摆,灵巧地踏上船,坐在船板上。官袍猩红,却压不住暗蓝的色调。正如两色火焰,灼目而不相欺。
小小的船只,坐下两个人,互相都要收起腿脚,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
乌平之动作收敛,眼神却不收敛。他直直望着洪楚,说:“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