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是实用拳种,自然观赏性就不会太强,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动作看上去眼花缭乱的太极拳来练习。
练习形意拳的惊人反应——换劲
刘殿琛老前辈在《形意拳术抉微》中曾说“余初学技艺时颇学运气,如肩垂、项竖、齿扣、舌顶内提等。
如法习之,数日一作势,渐觉气可至于心间,然即周身倦怠,四肢无力,强习数日,则气渐觉稍往下行,而又有周身倦怠之弊。
如是者数次,而后始能一经作势,气即直达丹田,此即五行为五关之说。
“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手自遮拦”这是内家拳术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讲的便是五脏为我们内劲训练的五大关口。
那怎样去突破这五个关口呢?
那就需要破除后天之劲,回归先天之劲,只有把五脏的劲换了,我们的内劲才能出来。
所以练习形意拳后,我们首先练得便是换劲,第一便是讲僵持之劲换为柔顺之劲。
初学拳时,由于动作不熟练,要点掌握不全,在做动作时会有僵持之感,劲走身体之时更是处处断劲,导致劲路不畅。
此时行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均是局部力量,此时需要大量的练习,将僵劲换为柔顺之劲。
第二便是外形之劲走入内里之劲。
形意拳入道和改变人气质的说法正是和这有直接关系,只有身体通透了才可能通周天或交手时身体敏感,周身活泼宛如一气。
“常人气散四肢,形意人收归丹田”真正换了几次劲后,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理解,现在看一些人甚至可以看到他的劲拘在什么地方,而搭上手后更是明显。
第三便是五脏之劲,这也是形意拳相对高级的功法,形意五行拳对应人身体的五脏,通过不断练习五行拳,逐渐由外带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