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和心意拳取其意,移动时要求以胯带膝,以膝带足,以身领步,磨胫而行,让身体移动时体重的惯性力量随时压在步子上; 落步时根据不同情况打出踩、踏、趟三种劲,扑身冲撞时保持重心稳固,这才是步步不离鸡腿真意。
【起手鹰捉】
心意和形意最重要的劲力根基和打法根基之一。所谓起手鹰捉,是模仿鹰从高空下落俯冲时捕捉猎物时的姿态。
鹰猎取食物不单靠爪喙之利,而是借助身体的重量,从高空猛冲而下,抓到猎物的瞬间,自上而下俯冲的惯性,鹰爪才能将羊等动物的脊柱扑断了。
虽然人不可能从高空跳下,但是借助身体筋骨的收缩和身体重心的沉坠,把身体的向下的惯性力量贯穿到手臂梢节,也能达到鹰捉物难逃的效果。
通过抓、撕、扯、戳、劈、轮、涮等手法,接触对方的瞬间利用自身沉坠的力量,使对方重心失衡,拳架散乱,整体前栽,无处可逃才形意拳和心意拳击无不中,避无可避(拳谱上就是这么夸张的说法,一般来说只会出现在功力和体重差别太大的情况下)的霸道所在。
【出势虎扑】
关于虎扑可参考我专栏以下两篇文章中提到的虎扑和扑字诀。
不在多说,只是提及一下,虎扑不单指虎形中的动作,其实质是使得身体整体移动,借助冲撞的惯性将对方重心打起,关键在于移动过程中动步即扑(调动体重惯性),臀尾抖颤(给惯性加速增强爆发)。
虎扑鹰捉劲力的互补,鹰捉虎扑不分家,也是劲力回环无端无断的关键所在。
猫科动物猎杀动物时,并不是依靠爪牙之利,而是将身体整体冲撞的力量传导到前肢,将猎物扑翻。形意拳模仿老虎扑击猎物的原理,移动时讲究身体要有横冲直撞之势。
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到远纵立止,这样一来身劲才能整合,做到扑身发劲的能力基础,才能进一步锻炼如何将身劲贯穿到手足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势势不离鹰捉,把把不离虎扑!
形意和心意两家对鹰捉和虎扑的重视不言而喻,但是何为鹰捉何为虎扑,这得分开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