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芸则调出一个新的Excel模型:“我模拟了实验室的运营模式,核心是建立一个‘跨界人才库’,用数据匹配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人才。就像Excel的VLOOKUP函数,找到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键’。”
看着三人眼中闪烁的光芒,陆明远忽然想起昨晚维港的夜景。那些高楼大厦的灯光,不正是由无数个小小的灯泡组成的吗?每个团队成员,每个香港的创业者,都像一盏灯,单独看可能微弱,但聚在一起,就能照亮整个城市的未来。
“对了,”林晓芸忽然想起什么,点开电脑里的一个文件夹,“我给实验室设计了LOGO,你们看——”
屏幕上出现一个融合了紫荆花和算盘元素的图案:花瓣化作算珠,算框变成花萼,中间的芯片像花蕊一样发光。
“紫荆花代表香港的根基,算盘代表计算与智慧,芯片代表科技,”林晓芸解释道,“下面的英文是‘Beads & Bytes’,算珠与字节,传统与未来的碰撞。”
苏曼青鼓掌:“太棒了!就像我爷爷的算盘遇上了我的电路板,毫无违和感!”
秦雪梅则若有所思:“这个LOGO让我想起一句话:‘计算过去,编程未来’。香港的优势在于既懂东方的算盘,也懂西方的代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两者的优势算清楚,编出更精彩的程序。”
办公室里一时间充满了欢声笑语,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算盘的电路板上投下跳动的光斑。陆明远看着眼前这三位充满活力的女性,忽然意识到,那次华尔街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战场,是如何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在科技浪潮中重新闪耀,而他们手中的“算盘”,不再是简单的计算工具,而是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密码本。
“好了,”陆明远拍了拍手,眼里带着笑意,“既然计划已定,那就开始行动吧。曼青负责创意设计,晓芸搭建数据模型,雪梅对接资源。至于我……”他指了指胸前的军功章,“就当好这个‘后勤部长’,给你们搬算珠,递电路板!”
“遵命,指挥官!”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笑声飞出窗外,融入了香港清晨的阳光里。
楼下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茶餐厅的伙计敲响了铜锣,写字楼里的白领匆匆走过。而在这间办公室里,一个关于紫荆花与算盘的故事,正在悄然书写。它不仅关乎一个团队的成长,更关乎一座城市的转型——当金融精英拿起科技的算盘,当传统智慧遇上创新代码,那些曾经拨动财富的算珠,或许正在计算着一个更广阔的未来。而维港的夜色,也将因为这些敢于做梦的人,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喜欢霓虹年代请大家收藏:()霓虹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