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馆二楼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墨娘子攀着排水管向上,透过窗棂看见契丹官员正将青布包裹里的砚台排在地上。每方砚台背面都刻着不同的年号,最早的一方竟是"太平兴国三年"——太宗朝首次全面推行糊名法的年份!
"今年的会试题引呢?"契丹官员用生硬的汉话质问。
墙角阴影里走出个戴毡帽的汉人,从怀中掏出卷黄麻纸:"全套策论题,外加誊录院专用的双刃刮刀样本。"他展开纸卷,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契丹文与汉文对照的题目,纸角却印着个不起眼的墨鱼图案——汴京御街"墨香斋"的私印。
墨娘子心头一震。墨香斋是举子们最爱光顾的书铺,掌柜杜微言去年刚中了明经科。
契丹官员突然抽刀抵住汉人咽喉:"韩枢密答应的是殿试策论题,这些乡试水平的货色也敢拿来充数?"
"大人明鉴。"汉人赔笑着又从靴筒抽出张对折的桑皮纸,"真正的殿试题引......在这里。"
纸张展开的刹那,墨娘子险些从水管上滑落——纸上竟是完整的《朱衣密档》摘抄!朱笔批注的"景佑三年第七名陆巽"被圈出,旁边契丹文批注:"依此例改今科第七名"。
契丹官员满意地点头,从案下取出个皮囊。囊口解开时,墨娘子看见里面整齐码放的盐引——最上方那张标注着"河东路特批,茶马司兑付"。
"告诉韩似道。"契丹官员将桑皮纸贴近烛火,纸面遇热竟浮现出第二层文字,"他要的西夏'鹰房'布防图,下月初五在雁门关交割。"
烛火突然爆出个灯花。墨娘子趁机翻进回廊,却听见楼下传来熟悉的咳嗽声——是崔月隐!她从栏杆缝隙向下望,见两个契丹兵拖着个血人穿过中庭。那人虽然满脸血污,但残缺的右手食指赫然是刀削般的平整——正是麦积山石窟里拼死刻下"戎"字的汉人工匠!
"......铜雀砚在析津府......"工匠的呓语飘上来,"......辽主也想要血榜......"
契丹官员闻声冲下楼。墨娘子闪入屋内,快速翻检那些砚台。当她的手触到"天圣五年"那方时,砚池突然渗出黑水,在案几上勾勒出汴京贡院的平面图——西北角案牍库的位置被画了个血红的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