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府的暮色裹着沙尘,将南城蕃坊的轮廓模糊成一片灰黄。墨娘子蹲在"回鹘宝记"绸缎庄的檐角,粗麻头巾下的眼睛紧盯着斜对面的契丹驿馆。驿馆门前停着三辆驼车,车辕上烙着的"西京"二字火印在夕阳下泛着暗红——这是辽国西京大同府官办商队的标记。
驼队脚夫正从第二辆车上卸下木箱。墨娘子的瞳孔微微收缩——那些箱子的包角不是寻常的铁皮,而是刻着竹节纹的银片,与韩似道书房里的文房用具如出一辙。当脚夫抬起第三个箱子时,箱底突然漏下一缕金黄色的细沙,在青石板上铺出个模糊的"珎"字。
"五更天了,小娘子还不收摊?"绸缎庄掌柜的嗓音从下方传来。
墨娘子低头,看见掌柜手里托着个鎏金茶盘,盘中不是茶具,而是三枚契丹铜钱——钱文竟是用西夏文刻着"题引"二字。她不动声色地抛下串铜钱:"要两匹洮州绿绸,给驿馆的大人送去。"
掌柜的指尖在茶盘边缘轻叩三下,铜钱突然立起,露出背面刻着的微型银鞘图案:"绿绸昨儿就断货了,倒是新到了江南的'金榜题名绢'。"
驼铃骤响。墨娘子转头,见驿馆侧门走出个契丹官员,腰间蹀躞带上挂着七枚象牙牌——辽国礼部主事的标识。那人左右张望后,突然从袖中抖出卷竹纸,对着暮光查验。纸卷展开的刹那,墨娘子看清了抬头朱印:赫然是宋国礼部专用的"糊名关防"!
"大人要的货到了。"绸缎庄掌柜突然提高声调。他掀开柜台下的暗格,取出个青布包裹。布角掀开时,墨娘子瞥见里面露出的不是丝绸,而是几方砚台——砚池形状正是麦积山石窟题板的微缩。
契丹官员疾步过来,将竹纸塞入怀中,却从袖中滑出个铜牌落在柜台。墨娘子借着俯身整理靴袜的机会,看清牌上刻着"盐引三十道,太原府兑"的字样。
"用盐引换题引......"她心中冷笑。这倒解释了为何辽国使团今年突然要求增开太原榷场。
驼车突然一阵骚动。墨娘子抬眼,见个汉人装束的青年正被契丹卫兵押进驿馆。那人虽然蓬头垢面,但腰间晃荡的铜钥匙却让墨娘子浑身紧绷——钥匙柄上的雀形纹饰,分明与铜雀砚的锁孔相配!
掌柜的将青布包裹递给契丹官员,突然用党项语说了句什么。官员脸色骤变,猛地按住腰间佩刀。墨娘子知道不能再等,袖中机弩对准驼车轱辘连发三箭。
"有刺客!"
混乱中,墨娘子闪到驿馆西墙下。墙砖缝隙里渗出股熟悉的腐臭味——与真墨池的黑水气味一模一样。她摸出铜钱在砖面轻刮,青灰剥落处露出暗红色的"璇玑"二字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