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嗨书

小嗨书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45章 岐仁堂夏日医话:空调房里的"风湿账"与薏苡麻黄的解困方(第3页)

第345章 岐仁堂夏日医话:空调房里的"风湿账"与薏苡麻黄的解困方(第3页)

岐大夫坐在竹椅上,望着窗外渐渐西斜的日头,缓缓道:"时代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古人'冒烈日劳作田间',伤的是气阴,所以清暑益气汤用参芪;现代人'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伤的是阳气,所以要用麻杏苡甘汤散寒除湿。"

他指了指药柜上的《金匮要略》:"你看张仲景说'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久伤'两个字最关键。现在人不是一天两天吹空调吃冷饮,而是经年累月地耗伤阳气,湿浊像淤泥一样沉积在筋骨肌肉里,所以病成了慢性病,疼起来没完没了。"

"那为什么下午发热更厉害呢?"小杏追问道。

"这就是阳气与湿浊搏斗的表现啊,"岐大夫捻着胡须,"就像两军交战,午后阳气最盛,正邪交争最激烈,所以发热厉害。等到阳气渐衰,斗争缓和了,热就退了。这跟'日晡潮热'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这里的热不是燥结,而是湿郁化热。"

正说着,李阿婆喝完药,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色:"哎,喝下去浑身暖洋洋的,好像有股气在往外走,没那么疼了。"

"记住,喝完药别立刻吹电扇,"岐大夫叮嘱道,"盖条薄被发点微汗,把寒湿透出来。就像晒被子,得趁着日头好的时候晒透,潮气才散得掉。"

尾声:暑天里的"护阳经"

傍晚时分,岐仁堂的药香混着暮色中的草木气息,在弄堂里弥漫开来。小杏收拾着药渣,忽然想起什么:"师父,明明那扁平疣真能用这方子治好吗?"

"当然,"岐大夫正在整理医案,头也不抬地说,"《外科正宗》讲'疣子目',说'多由肝虚血燥,筋气不荣,而生于皮肤之上',本质还是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麻杏苡甘汤调畅气机,运通津液,就像给堵塞的水渠开了闸,水流通了,青苔自然就没了。"

他放下毛笔,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路灯,感慨道:"现在人太依赖空调冷饮,把自然的暑气都挡在了外面,却把寒湿留在了体内。其实夏天适当出点汗,就像天地间的雨水蒸发,是阳气正常循环的表现。《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要是违背了这个规律,就像禾苗得不到阳光雨露,反而泡在冷水里,哪能不生病呢?"

小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把最后一筐药渣倒在院中的药圃里。晚风拂过,带来了远处夜市的喧嚣,也带来了岐大夫悠悠的声音:"行医如治水,堵不如疏;养生如种田,顺天者昌。这麻杏苡甘汤,看似治的是风湿,实则调的是人体的一气周流啊......"

夜色渐深,岐仁堂的灯笼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晕里,药香与医理一同在暑夜里静静流淌。或许正如岐大夫所说,每个时代的病痛都带着时代的印记,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就像这不变的药香,总能在古今交错的缝隙里,找到解开困局的那把钥匙。而那些藏在方剂里的故事,也将随着岐大夫的悬壶之路,在城市的街巷里,慢慢流传开来。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