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当教谕的,提前体会一下学生的艰难,有什么不妥的?
身为读书人,千万不能养尊处优,过惯了好日子,就吃不得苦,这不行的。
想必,这般举措,定会传入陛下和天下人耳中,好教陛下和天下人,感佩我刘三吾一片拳拳之心。
他的这番道理,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词严,简直无法反驳。
结果就是每个北上的官员,背后多了至少四十斤的书箱,背着衣物书籍,笔墨纸砚,顶着日头,沿着大路,向着北面行军。
一天走下来,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逢一处休息,有喝水的地方,这帮人也全然不顾斯文体面,就趴在井边,像牛马一样,大口大口灌水,灌得胃里都能发出水声。
直到到了渡口,上了船只,这才松了一口气。
仅仅是劳其筋骨,也就罢了,刘三吾竟还提议,既然要去教书了,咱们该提前熟悉要讲的内容。
要讲什么?自然不是蒙学所用的教材,而是周王殿下、宋夫子所著的诸多文章。
我老刘这般上道,精研新学文章,就是因为我而今知错已改,陛下你莫非还好意思,责怪于我吗?